便血就是痔疮?黑便就是肿瘤?快别搞错啦!
导语
在生活中,许多人都遇到过便便带血或者黑色便便的情况,带着惊恐在搜索网站逛了一圈后,得到两个知识点:“便血=痔疮”、“黑便=癌症”。要注意了哦!这两个知识点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,那么要如何正确地认识便血和黑便呢?这篇文章,就带你来了解一下~
图源自:摄图网
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时,血液由肛门排出,是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之一。便血时,粪便可表现为全血液或血液混合粪便,血液可呈鲜红色、暗红色或黑色。当粪便也呈黑色时,这称为黑便;当血液量较少,肉眼见不到粪便颜色改变,需要做隐血试验才能确定时,就称为隐血便。根据粪便和便血颜色的不同,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出血的情况。
鲜红色:出现于肛门附近出血,或出血量多、速度快的情况。 暗红色:当出血量小、速度慢,或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时,可呈为暗红色。 黑色:一般出现于上消化道出血(可简单理解为十二指肠、胃及食管的出血),当出血部位在胃部以上,出血量较大时,还可能会伴有呕血(鲜红色)。
出现便血时,往往会伴随有其他症状,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伴随症状,对疾病进行大致的判断。
腹痛:
有周期和节律性的慢性上腹痛,可能是消化性溃疡;伴有绞痛或者黄疸可能是胆道出血;腹痛时排血便或脓血便,排便后腹痛减轻的,可能是细菌性痢疾、阿米巴痢疾或溃疡性结肠炎。
里急后重:
即有肛门坠胀感,感觉排便未净,排便频繁但排便量少。常见于肛门、直肠疾病,见于痢疾、直肠炎和直肠癌等疾病。
发热:
便血伴发热常见于感染或传染性疾病,如败血症、流行性出血热。也见于部分恶性肿瘤,比如白血病、肠道淋巴瘤等。
全身出血倾向:
便血伴皮肤黏膜出血者,可能是急性传染性疾病及血液疾病,比如流行性出血热、白血病、血友病、过敏性紫癜等。
腹部肿块:
便血伴腹部肿块,应该考虑结肠癌、肠结核、肠道恶性淋巴瘤、肠套叠等。
痔疮
图源自:摄图网
I度:便时带血、滴血或喷射状出血,便后出血自动停止,痔不脱出。 II度:常有便血,排便时有痔脱出,便后可自行还纳。 III度:偶有便血,排便或者久站、咳嗽、劳累、负重时,有痔脱出,需要用手还纳。 IV度:偶有便血,痔脱出肛门后不能还纳,或还纳后又脱出。
肛裂
胃癌
结直肠癌
消化性溃疡
当然了,除了以上列举的疾病,还有比如急性胃炎、溃疡性结肠炎等都可能会引起便血或黑便。除疾病外,我们的饮食也可能会引起大便变黑,例如服用了某些中药或铋制剂,吃了含动物血的食物等。因此当我们发现出现黑便时,需要综合考虑,是不是吃了奇怪的食物呢?
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,当突然出现便血、黑便,或者其他身体异常时,都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警报,需要我们密切关注、及时寻医就诊,讳疾忌医是不对的哦!
往期回顾
####
温馨提示:本文仅作为科普文章,不提供专业诊疗意见,具体诊疗,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。